2024-04-16 13:51:18大通湖無人農場,奏響科技春耕“進行曲”
“隆隆隆”,近日,益陽市大通湖區千山紅鎮大西港村的無人農場,一臺插秧機正在作業,隨著一株株翠綠的秧苗整齊地插入田中,光亮如鏡的水田里披上了一襲“綠裝”。正在作業的插秧機并沒有人駕駛。這片無人農場已經實現“耕、種、管、收”全流程無人化或少人化作業。
科技力量在益陽農業領域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人農場作為當地的一種全新嘗試,已有1年。
坐在辦公室遙控種地
2023年初,大通湖區啟動再生稻無人農場建設。無人農場總面積1118畝,由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院士團隊、華中農業大學彭少兵教授團隊、湖南農業大學唐啟源教授團隊共同建設,系全球首個再生稻無人(少人)智慧農場。
唐啟源介紹,無人農場是指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插秧機、旋耕機、除草機、收割機、拖拉機等農機開展無人化改造。依托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農機可以在田間按規劃路徑有序作業。
記者在現場看到,農機不單能在田間自動作業,還能在作業完成后,自動歸倉。也就是說,只需提前設定好作業任務,農機手即可徹底解放出來。
今日農事、農機數量統計、當日氣象、蟲情預測、智能灌溉……無人農場還有一個智慧農場云管控中心,能實時查看數據,進行智能化決策。“現在坐在辦公室就能開展農業生產,種地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唐啟源說。
省力增效又生態環保
“農機無人系統的安裝和維護成本,與請人工操作農機的成本相差無幾,但前者較后者更省力增效,又生態環保。”大通湖區湖南宏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熊姣軍說。
“目前,無人農場主要從事再生稻生產。再生稻是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樁上休眠的腋芽重新萌發成穗,再收一季的水稻。”熊姣軍介紹,由于每一次無人農機作業,都是按照既有路徑進行,可以將碾壓率由40%降至10%左右,大大提高再生稻的發芽率,提高產量。去年,專家測產,該處再生稻無人農場兩季畝均產量1199.2公斤,最高畝產達1289公斤,產量位居益陽市前列。
“統一的行走路徑也方便除草機抓取雜草,降低除草劑的使用率,生產的糧食更加綠色環保。”熊姣軍說。
打造可推廣的湖區樣板
“全國水稻看湖南,湖南水稻看洞庭湖。在洞庭湖腹地建設這樣一個無人農場,很有示范意義。”唐啟源說。
大通湖區田塊大,又有農業機械化、數字化的基礎,很適宜建設無人農場。唐啟源認為,正在大范圍進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無人農場的推廣打下了基礎。
目前,這家無人農場已實現種管收協同,下一步實現耕種管收烘全鏈條無人或少人化。據了解,華南農業大學研發的稻谷干燥系統,每小時可將14噸稻谷的含水率由28%降到13.6%,每噸成本15元,比人工曬稻谷更便宜。
前不久,益陽大通湖區對接大灣區“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推介會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上,大通湖區湖南宏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華南農業大學胡練教授團隊簽約智慧無人農場博士創新合作站,旨在攻克一季稻、雙季稻無人農場建設的技術難點,提高無人農場的適用面,打造一個可推廣的湖區樣板。